預告來嘍:D

目前分類:【布拉格練習曲】捷克新浪潮 -New Wave-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布拉格練習曲】導演楊斯維拉克,是繼「捷克新浪潮」後,新一代創作者之中最早破浪而出的後起之秀。九○年代的作品【青青校樹】(The Elementary School)及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遊子】(Kolya),令國際再次對捷克影壇投以注目眼光。延續著楊斯維拉克的作品透露著一種有溫度的感動,新片【布拉格練習曲】當中,再次與多次合作的老爸並肩作戰,幽默的情節再次顯現出捷克新浪潮的導演們所秉持的「苦中作樂」之理念。 此外楊霍布耶克(Jan Hrebejk)及大衛.昂德利克(David Ondricek),也都是近代國際知名的捷克大導演!


倍司特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68年四月,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宣布一項文化自由的規定。捷共中央還通過推行改革的《行動綱領》,宣稱著捷克斯洛伐克政治民主新時期的到來,史上稱之為「布拉格之春」。綱領中提到「必須保證藝術作品免受政府檢查的干擾」,此項宣言讓捷克的電影界人士無不歡欣鼓舞,許多過往沒通過文化部門審查的電影重新開始製作,於1968年上半年度開始大量拍攝。

1968年八月,蘇聯一夜之間攻佔捷克,「布拉格之春」被野蠻扼殺,政府重新施行新聞檢查並且大規模清查進步份子,許多電影人陸陸續續逃離捷克往外地發展。然而政治因素卻讓捷克人的生命力更加頑強,1968年前半段已經開始製作的電影進入後製階段,不少人依舊留在這個惡劣的環境下持續著電影創作。當蘇聯政府在布拉格實行高壓統治之際,許多「捷克新浪潮」的導演作品在坎城影展獲得國際上的大量關注,當中還有鼎鼎大名的米蘭‧昆德拉親自編劇的作品【玩笑】(The Joke,1969,by Jaromil Jires),及不少意有所指的作品,都令蘇聯政府忍無可忍,因此在1969年底進行強制打壓捷克電影的行動。許多電影協會被迫解散,直到一年多過後捷克的電影工業才勉強重新運轉,但是卻徹底地打散「捷克電影新浪潮」的蓬勃運動。


倍司特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60至1968年,捷克將近60位新銳導演推出自己的作品,劇情片電影年產量高達40部,史稱「捷克電影新浪潮」。這些接連在國際影展上獲得獎項的新導演作品,因為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與新穎的創意,引起國際影壇高度關注。新導演們在作品中覆誦著傳統的美好,正好與與同時期吶喊著反傳統的「法國新浪潮」相反。而他們最擅長的,則是用幽默的方式回應生活上的悲情以及受壓抑的社會現狀。

 「捷克新浪潮電影」從【大街上的商店】(1965, by Ján Kadár)及【嚴密監視的列車】(Closely Watched Trains,1967, by Jiri Menzel)雙雙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而發跡;1968年捷克再度以米洛福曼的【消防員舞會】(The Firemen's Ball,1968)角逐奧斯卡,使得國際對捷克導演有了驚艷的認識。米洛福曼的電影在捷克受到大眾的喜愛,1968前因為政治因素被國營的電影片廠以非法出國為由解雇,福曼於是流亡美國發展。福曼的第二部西片【飛躍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拿下五座奧斯卡金像獎,1984年的【阿瑪迪斯】(Amadeus)更獲得八項奧斯卡的肯定!

 同時期留在捷克境內的女導演維拉齊蒂洛娃作品【野雛菊】(Daisies,1966),影片中不遵循傳統敘事形式,只由兩位女主角嘻皮笑臉地暢遊不同地方;超現實的影片似乎對現代社會的物質及消費文化做出諷刺,畫面卻依舊有趣且富有實驗性,在國際間大受歡迎卻因風格前衛而在捷克境內被境。此作品也曾在第四屆台北電影節獲邀來台。

倍司特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