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來嘍:D


音樂給了這個世界太大的想像空間,不論是聆聽上的,或是生活與態度上的。而大多數人也都一廂情願地相信著自己所相信的。於是,看完這些音樂紀錄電影,人們依舊會循著自我的認知而產生各自不同的解讀,是愛與和平的神妙憧憬?或是搖滾教義的集體佈道?也許是:我們不該讓自己的情感渲染了這些故事,而該用更平靜的心態去面對他們的誠實。

我相信愛與和平,但我不相信有任何形式的活動能夠終極地達成這個目的。於是,當《搖滾世代》裡,Glastonbury Festival主辦人Michael Eavis口號式地套用了這句話之後,這個強壓在音樂祭上的符號也就不免顯得矯情。但儘管如此,我依舊不能掩飾自己對這樣在多元而豐富的文化場景下所孕育出的活動感到無比地嚮往。那是一個不需要繁複的形容去揣摩,不需要灑狗血的廣告文案去包裝的集體現象。 這延續數十年、經歷數個世代所累積出的創造力和實踐力,其意義遠大於任何一句冠冕的口號。

而同樣的美好經驗在《吶喊雷克雅維克》中,用另一種全然不同的方式來體現。在一個人口僅有三十萬,卻有著600個搖滾樂隊和400個管弦樂團的火山島嶼上,這些音樂人知道自己的唱片最多不會賣超過兩百張,因此恣意地創作著取悅自己的音樂,進而發展出地域性或個人色彩極為強烈的獨特風格,這是身為一個音樂人夢想中的純粹。身在台北的我們,同樣吸納著來自各方的音樂資訊與養分,為何未曾能有擁有像冰島一樣因為絕境裡認命地轉念,卻意外地集體開創出另一番新世界的勇氣?每當影片裡出現一個不同的冰島音樂人,用著奇妙地手法演譯著難以歸類的樂音時,這個疑問就在我的腦中衝擊一次。

身為搖滾樂手,我能了解自我風格探索,是在創作生命中由百思不得其解,直至豁然開朗必經的歷程。但很多時候,因為現實環境的優渥反而遏止了最初探索的渴望。在一切由形象塑造和表面包裝至上的市場運行中,投機似乎比創意要來得重要的多,而音樂很容易就走上了這樣的魔道。催眠聽眾和營造假象一向是搖滾樂商業結構裡重要的環節 — 不論是主流或是獨立樂壇皆然。而一旦如此的技倆得以輕易地奏效,一旦追求所謂「態度」或「生活型態」的訴求遠大於追求音樂本身的訴求時,創作人很容易就掉入了一個危險卻不自覺的境地。

倍司特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加資格:大來華展電影公司的會員加入會員

活動時間:96年9月14日  至  96年9月28日 1230

活動問題

倍司特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逆向思考的藝術(The Art Of Negative Thinking)

上映日期:2007-10-05

倍司特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搖滾世代 Glastonbury

導  演:朱利安坦普 Julien Temple 

倍司特數位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